(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 侯佳欣 韩金序)“我最近总咳嗽,该挂哪个科”“秋季腹泻,中医有什么养生妙招”……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现场门户网配资,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展厅内人头攒动,不少体验者围在一面数字导诊大屏前互动。
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了解到,这台导诊大屏名字叫“安安”,是一位“数字中医师”。“您这情况更偏向秋燥犯肺,平时可以用川贝煮梨水喝,少吃辛辣食物,晚上也别熬夜伤津液。”面对提问,“安安”响应迅速,通过多轮问诊精准推荐科室,结合节气给出中医调理建议,新奇的交互体验让现场观众纷纷驻足尝试。
9月10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现场,广安门医院展出的“数字中医师”。侯佳欣摄
“广安门医院此次服贸会以‘岐智大模型’为核心,集中展示了一系列将尖端AI技术与传统中医智慧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数字中医师’也是其中之一。”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相关负责人介绍,所有展品均基于由广安门医院和全诊医学联合打造的中医垂直大模型“广医岐智大模型”,而非通用AI模型。这意味着其所有问答、推荐和决策都深度融合了中医理论、诊疗规范和医院特色。“我们希望通过‘设备+场景+体验’的组合,让大家直观感受中医药数字化转型的实际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展出的所有产品都并非简单的技术堆砌,而是紧紧围绕广安门医院的中医特色展开:AI能理解并生成中医症候、治法、方药。提供的科普和建议充满中医养生智慧。生成的病历和建议均包含中西医两套方案。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医院希望通过岐智大模型“设备+场景+体验”组合拳,展示其作为中医智慧大脑,在推动中医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方面的领先探索。在智慧诊间,AI智能病历系统能实时语音识别医患对话,理解临床语义,问诊结束后2~3秒即可生成结构化病历草稿,医生一键就能将内容引用至医院信息系统;搭配的AI诊疗助手则能精准捕捉中医症候,生成理法方药全链条建议,尤其在教学场景中,一名专家可联动5台手机,让学生随时获取智能决策支持。
除了岐智大模型外,此次展区也有很多其他领域的前沿探索。在3D动态整骨机器人展示区,康复师正通过设备为模拟脊柱侧弯患者调整体态。“这台机器人能自动融合人体骨骼、肌肉、筋膜等数据,借助AI算法制定个性化矫正方案,不仅安全高效,体验感也更舒适。”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设备已覆盖全国50%以上省级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可用于不良体态矫正、躯体疼痛治疗,既是患者的康复帮手,也能帮康复师提升治疗效率。
“从诊前的AI导诊、预问诊,到诊中的智能病历、诊疗助手,再到诊后的随访机器人、便携设备门户网配资,我们希望打造‘全流程闭环’的智慧医疗生态。”上述负责人表示,此次参展不仅是展示技术成果,更想通过真实场景让大家感受到中医药在科技赋能下的新活力。
金鑫优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